脊髓压迫症的诊断:判断脊髓损害是否为压迫性;判断受压的节段以及病灶在髓内或髓外、硬膜内或硬膜外;判断脊髓受压的病因或病变性质。
鉴别要点 | 硬膜内 | 硬膜外 | |
髓内 | 髓外 | ||
起病与病程 | 较慢、病程长 | 缓慢,病程长 | 较慢,病程较长 |
疼痛 | 可有自发性疼痛,部位不定 | 早期常由根痛 | 可有神经根痛 |
感觉减失与运动障碍 | 自病灶开始,向下发展,可有分离性感觉障碍 | 多由肢体下部开始,向上发展,常由脊髓半切表现,无分离性感觉障碍 | 多自肢体下部开始,向心发展,脊髓常为两侧对称受压,无分离性感觉障碍 |
受压节段的肌肉萎缩 | 多见,且明显 | 少见,不甚明显 | 少见,不甚明显 |
括约肌功能障碍 | 早期出现 | 较晚出现 | 较晚出现 |
椎管腔阻塞 | 较晚出现,程度较轻 | 较早出现 | 较早出现 |
脑脊液蛋白增高 | 较轻 | 可较明显 | 较不明显 |
X线 | 少见 | 较多见 | 多见 |
脊髓碘剂造影 | 脊髓呈梭形膨大,阻塞不完全 | 阻塞面光滑,常呈深杯口状,脊髓明显移位 | 阻塞面呈锯齿状,多为不完全阻塞,脊髓轻度移位 |
MRI | 脊髓呈梭形膨大 | 髓外肿块,脊髓移位 | 髓外肿块,脊髓移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