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
1病理:结核菌使软脑膜弥漫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并形成许多结核结节。炎性渗出物易在脑底诸池聚集。常见第7、3、4、6、2对颅神经障碍,可有急性动脉炎、脑实质病变、脑室管膜炎、脑积水
2临床表现:大致分为3期
1)早期:前驱期(最重要):约1~2周,小儿性格改变为主要症状,可有结核中毒症状。
2)中期:脑膜刺激期:约1~2周,因颅内压增高所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惊厥等。
颈项强直、K氏征阳性、B氏征阳性。
幼婴表现为前囟膨隆,颅缝裂开。可有颅神经障碍,最常见为面神经瘫痪。
3)晚期:昏迷期:1~3周,症状加重。意识朦胧,半昏迷继而昏迷。惊厥频繁发作。最终因颅内高压极具增高导致脑疝致使呼吸及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3诊断:
- 病史: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近期急性传染病史。
- 临床表现:性格改变,结核中毒症状,颅压高表现。
-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毛玻璃样,留膜可找到结核菌。白细胞50-500×106/L,分类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降低,蛋白增高。
- X线检查:约85%的患儿胸片有结核病改变,90%为活动性病变,48%呈粟粒性肺结核。脑CT扫描:基底节阴影增强,脑池密度增高、模糊、钙化、脑室扩大、脑积水或早期局灶性梗塞。
-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帮助,但50%患儿呈阴性反应
4鉴别诊断
- 化脓性脑膜炎:重点鉴别点是脑脊液检查,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 隐球菌脑膜炎:起病更缓慢,颅高压症状显著,视力障碍及视神经乳头水肿更常见,墨汁染色可见隐球菌。
- 病毒性脑炎:起病急,脑脊液糖和氯化物正常。
5治疗
(一)一般疗法:休息、护理、合理营养。
(二)控制炎症
1.强化治疗阶段: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链霉素应用3-4个月。
2.巩固治疗阶段:异烟肼、利福平或乙胺丁醇。总疗程〉12个月或脑脊液正常后6个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9-12个月。
(三)降低颅内高压
1.脱水剂:20%甘露醇。
2.利尿剂:乙酰唑胺。
3.侧脑室穿刺引流,腰穿减压和鞘内注药,脑外科治疗。
(四)对症治疗:控制惊厥、维持电解质平衡。
(五)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疗程8-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