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医学微生物》文章列表
分析细菌的毒力、举例说明
细菌的毒力表示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构成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两个方面。 一. 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疫机制,进入...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
一、 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完毕,在较短时间内一次性释放大量子代病毒,导致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多见于无包膜病毒。 二...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㈠ 液体培养基 大多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生长繁殖后呈现均匀浑浊状态,少数链状的细菌呈沉淀生长,专性需氧菌呈表面生长,常形成菌膜。 ㈡ 固体培养基 生成菌落:单个细...
疑为流脑病人的微生物检查
根据病变部位采取痰液、脓汁、血液和脑脊液等。可直接涂片检验,若发现典型的格兰阳性、具有荚膜的双球菌存在,即可作初步诊断。血液或脑脊液须先经血清肉汤增菌后再在血平...
分析HIV的复制特点、致病机制
复制特点: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DNA中间体。 致病机制 ① HIV感染CD4+T细胞 HIV(gp120)→CD4+T细胞(受体CD4...
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 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 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 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 c...
目前应如何预防艾滋病
(1)对献血、献器官、献精液者必须作HIV抗 体检测。 (2)禁止共用注射器、牙刷、剃须刀等,对穿刺针、银针必须进行消毒灭菌。 (3)提倡安全性生活,使用安全套...
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溶菌酶:裂解b -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以上两者主要是抑制G+菌。 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
金葡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主要是侵袭性酶和外毒素) 侵袭性酶 (1) 血浆凝固酶 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凝固,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 分类: 游离凝固酶:分泌至菌体外,致血浆...
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 ① 细菌细胞壁成分 脂磷壁酸:黏附, M蛋白:抗吞噬、抗消化,与超敏反应有关。 ② 侵袭性酶类 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 分解组织细胞间透明质酸。 链...
细菌的代谢产物、医学意义
1.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致源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2.毒素及侵袭性酶:...
分析乙肝抗原抗体系统、检测及其意义
抗原组成: 外衣壳Ag:HBsAg 、 Pres1、 Pres2 内衣壳Ag:HBcAg、HBeAg (1)表面抗原(HBsAg) 存在:Dane颗粒外衣壳 小...
分析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及作用特点
抗病毒机理:IFN→机体组织细胞上IFN受体→活化组织细胞抗病毒基因→合成抗病毒蛋白(2`-5`-A合成酶:降解病毒mRNA;蛋白激酶:抑制病毒蛋白合成;磷酸二...
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与流行的关系
甲型流感病毒最易变异,变异的物质基础是HA和NA,可分为: A.抗原漂移→变异幅度小、量变→ 新的变异株→中小型流行 B.抗原转变→变异幅度大、质变→新的亚型→...
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
1.转化: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并将其整合到受体菌基因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影响转化的因素: ①供、受体的基因型——亲缘关系愈近,转...